援疆进行时 | 让文化援疆的种子绽放最美的花朵——吉林省第五批对口文化援疆工作纪实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俊秀
“感谢吉林的老师,我会以书香为伴,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我承诺,拒绝盗版、抵制有害出版物”……4月22日,阿勒泰市第二中学的学生们收到吉林省援疆教师送来的各种红色经典读物,书籍不仅装帧精美,更饱含吉林援疆对阿勒泰学生的美好期盼。
教育援疆,情系边疆育桃李。吉林和阿勒泰虽远隔千里,但绵延起伏的阿尔泰山脉与长白山的莽莽林海遥相辉映;两地在“金山银水”和“白山松水”间正开展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援疆实践,吉阿两地的文化根脉正在阿勒泰大地生根开花。
近两年来,吉林省第五批援疆干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开展文化援疆工作,投入文化援疆资金2000余万元,累计实施项目20余个,在强基固本、精品创作、文化浸润中绘就了边疆文化繁荣新图景。
吉林助力阿勒泰地区提升12个基层文明实践站点建设---图为阿勒泰市恰秀路街道雪都社区。(图片由吉林援疆前方指挥部提供)
强基固本:培育永续发展的文化基因
在阿勒泰市实验小学,由吉林援疆捐资打造的“新时代雷锋学校”内,学生们每天都会面对雷锋雕像,听老师讲英雄模范和雷锋标兵的故事。
“我要以雷锋为榜样,做一个新时代的雷锋少年,心里充满阳光,学好知识,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每一次聆听都是一次精神洗礼,学生们郑重承诺道。
传播雷锋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这是吉林援疆帮助当地打造“新时代雷锋学校”的初衷,也是吉林援疆在助力阿勒泰强基固本方面的一个缩影。两年来,在硬件升级方面,吉林援疆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助力当地建设首个地县两级舆情监测指挥平台,实现24小时舆情闭环处置;
——配合开展首届“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术专场活动,吉林省社科院专家入疆献智献策;
——完成吉木乃通天洞考古工作站建设和展品陈列,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
——帮助当地提升12个基层文明实践站点建设,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水平。
完成通天洞遗址考古工作站建设。(图片由吉林援疆前方指挥部提供)
“为支持阿勒泰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培训,我们通过援疆资金扶持、协调吉林省宣传文化单位支持等方式,先后组织30多名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采编播技术人员赴吉林省考察交流学习、跟岗锻炼,为提高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采编播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吉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分管宣传文化工作的援疆干部、阿勒泰地区纪委副书记唐忠华说。
阿勒泰地区舆情和网上有害信息监测系统。(图片由吉林援疆前方指挥部提供)
精品创作:书写直抵人心的边疆故事
“看见北风的忙、踏遍愁肠……冬不拉,倜傥少年郎……”在2024年“援疆好声音”首届金秋音乐会上,《喀纳斯之恋》这首悠扬婉转、诗意盎然的歌曲赢得全场观众热烈掌声。
这首歌曲由吉林省援疆教师陈禹作词,“05后”音乐创作人拜尔娜作曲并演唱,它以喀纳斯的瑰丽风景为背景,通过丰盈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创作者对这片神秘土地的深厚眷恋和由衷赞美,是吉林和新疆完美结合的文化产品经典之作。“喜欢阿勒泰的一草一木,喜欢这里淳朴的民风,这里带给我太多的创作灵感。”陈禹说,“三年援疆总会结束,但文字与歌声会在此地长存”。
吉林省作家和艺术家入阿开展创作交流、采风培训活动。(图片由吉林援疆前方指挥部提供)
民族文化的认同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好印证。两年来,吉林和阿勒泰两地的文化在彼此间频频互动,并取得一系列成效:
——吉林省作家和艺术家入阿开展创作交流、采风培训活动,共同探讨创作理念、培养文艺人才,挖掘阿勒泰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故事;
——吉林广播电视台制作反映阿勒泰美食系列纪录片《金山味道》,阿勒泰在《吉林画报》开设专栏;
——阿勒泰诚邀吉林省书画院书画家入疆采风,创作书画作品100余幅,把阿勒泰壮美景色和风土人情完美呈现;
——吉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协调吉林省委宣传部出版《风雅阿勒泰》《通天洞》《可可托海》等一批文艺精品力作。
“吉林和阿勒泰的文艺互动演出,增强了两地的文化体验,更是践行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在吉林—阿勒泰“我们的阿勒泰”对口交流演出上,吉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宣传文化组副组长、喀纳斯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文鹏由衷感叹道。
吉林电视台制作反映阿勒泰美食系列纪录片《金山味道》(图片由吉林援疆前方指挥部提供)
文化浸润:编织情感相连的精神纽带
“快看!这里有阿勒泰的滑雪文化,还有反映草原民族的生活场景……”4月10日,在阿勒泰雪都大剧院演出现场,吉林观众李勋跟着节奏拍手。这场由吉林援疆资金支持、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全程参与,阿勒泰地委宣传部、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承办的《意象阿勒泰》文艺演出,通过场景切换和演员演绎,把阿勒泰的雪山、湖泊、草原以及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和谐画面一一呈现。
与此同时,汇集了吉林和新疆两省区的146件(套)绘画与摄影作品“粉雪奇缘——冰雪题材美术与摄影作品巡展”在阿勒泰地区文博院(博物馆)开展,这些作品借助艺术的力量跨越地理距离,有力推动了两地艺术家的交流互鉴,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参观。
粉雪奇缘—冰雪题材美术与摄影作品巡展。(图片由吉林援疆前指提供)
更深度的交融在持续发酵:
——吉林省文联为阿勒泰创作的歌曲《我们的阿勒泰》精彩出炉,让美丽的阿勒泰在吉林大地接续回响;
——吉林省作家创作的散文《在白哈巴放空自己》获“‘我的阿勒泰 您的哈巴河’讲好西北第一县故事有我”全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三等奖;
——协调吉林广播电视台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无偿援助1000小时自有版权广播电视节目,丰富阿勒泰地区电视节目播出内容;
——非遗工坊里,剪纸与刺绣正碰撞出“雪绒花”系列文创产品……
“以前觉得吉林很远,现在我们通过书信,可以和吉林的小朋友聊天,这种体验很难忘。”布尔津县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通过吉林省通化县和布尔津县开展的“书信手拉手”活动,与千里之外的通化县东宝中学学生分享学习感悟……
从额尔齐斯河畔到松花江岸,文化援疆的种子已绽放出绚烂的花朵。当阿勒泰的冬不拉遇上吉林的伽倻琴,当“新时代雷锋学校”的读书声和惠民演出的喝彩声交织回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化作具体可感的温度。正如唐忠华所言:“吉林带来的不仅是项目资金,更是把心留在这里的情谊。”在这条双向奔赴的文化长路上,吉阿两地正在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