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映初心 誓言照征程——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清明祭扫速写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索蓉芝
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里,花岗岩台阶上叠着深浅不一的脚印。4月1日,清明节前,烈士陵园内,来自社会各界的干部、群众手捧一束束黄色、白色的菊花,寄托哀思。在烈士墓碑前,人们肃立、默哀,缅怀先烈;苍松翠柏间,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共建单位之一乌鲁木齐市第107小学党总支书记吴春的带领下,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古牧地东路街道振兴社区和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米东区供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理部、乌鲁木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米东区大队等单位的60名共产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在烈士陵园上空回荡。人们向革命先烈敬献黄色、白色菊花,并默哀三分钟,表达哀思和敬意。
4月1日,在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古牧地东路街道振兴社区联合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米东区供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理部、乌鲁木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米东区大队等共建单位祭扫先烈。高丽摄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沉浸在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里。“这里有550多幅图片以及上百件实物,还有数千份图片资料和300余件烈士遗物,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苦历程。”在主题为“天山丰碑”的烈士事迹陈列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大家沿着左侧台阶而上,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杜重远、乔国桢等十位烈士的大型人物群体雕像出现在眼前,烈士们神情坚毅,目视远方,震撼人心。
“来过很多次烈士陵园,每一次感受都不同。”有着58年党龄的陈孝权说,年轻时,他怀着满腔热血,第一次来到这里,英烈们的事迹让他坚定了奉献的决心;中年时,面对工作上的难题,他来到这里汲取力量,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向。如今,又一次来到烈士陵园,目睹时代的变迁,愈发深刻地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派遣了大批共产党人来到新疆。以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为新疆各族人民谋利益、做好事。在那些难忘的艰苦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各族群众付出艰苦努力,建设新疆。
随着讲解,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米东区供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齐永财了解了这段历史,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感慨道:“先辈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毫无保留地奉献一切,为新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我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更应传承先辈们的精神,把每一项工程做细做实,保障供热项目的高质量推进,为新疆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出陈列馆,阳光洒在烈士陵园的步道上,每个人的表情都显得格外凝重。振兴社区主任哈里木拉提·尤苏甫望着不远处林立的墓碑,坚定地说:“此次祭扫活动,不仅是对先烈的追思,更是对我们自身的鞭策。我们要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返回各自工作岗位,把先烈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