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四力 改文风丨“桃酥”里面挖隧道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
桃酥易碎需轻拿轻放,可挖隧道时遇到桃酥一样的地质怎么办?这个问题一度让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伦台公路艾肯隧道建设者伤透脑筋。今年,建设者灵活采用超前支护、提前注浆等工艺,施工“日拱一卒”,向着2027年贯通的目标迈进。
艾肯隧道内,施工人员在加紧施工。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摄
4月10日,沿着国道218线向西,翻越险峻的艾肯达坂,就来到了艾肯隧道的进口端。
艾肯隧道是那巴公路的节点工程,穿艾肯达坂而过,全线历经4条断裂带、1个向斜地带以及长距离浅埋地段。
隧道围岩条件差,尤其在进口端,围岩主要由中风化泥灰岩和千枚岩构成,局部夹杂片岩和灰岩,属于较软岩质,施工设备一碰就碎,被建设者称为“桃酥”地质。
岩石怎么会与“桃酥”产生交集?华邦建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那巴公路项目第五标段工程部部长刘永国弯腰捡起一块条形岩石,双手一用力,岩石即被掰断,“这是风化泥灰岩,用手就能掰断,遇水还会变软,很像桃酥吧!”他说。
复杂多变的地质状况,使得施工易出现涌水、塌方等灾害。今年以来,艾肯隧道内出现了8次塌方,崩塌落石超过1400立方米,可铺满70多个标准篮球场。
面对棘手难题,技术人员迅速展开研讨:“采用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的方案,以使破碎的岩石更快地固结成一个整体,能有效减少塌方的频率和烈度。”
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即在水泥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水玻璃,可以使这种双液浆快速凝结,将原本破碎的岩石紧密粘连在一起,能有效减少岩石大面积崩落的风险。
塌方灾害得到一定缓解,可涌水问题又影响着施工进度。
艾肯达坂地区常年积雪,气温回升时,大量融水会渗入山体。同时,该区域山体裂隙水含量极为丰富,隧道掘进时,大量的涌水会从山体喷涌而出。
3月11日,隧道进口右洞突发涌水,涌水每天达1.2万至1.4万立方米,累计超36万立方米;3月15日,进口左洞同样突发涌水,每日涌水量也在1.2万至1.4万立方米之间,累计超32万立方米,这些水可注满340个标准游泳池。
大量的水淤积在掌子面前,山体中的千枚岩、泥灰岩遇水软化,被长期浸泡有塌方风险,会形成二次危害。
总工程师周毅工作近20年,有多个隧道施工经验。他和技术人员长期“泡”在隧道里,慢慢摸索出注浆加固微台阶法施工。
先将掌子面封住,再分层次打入直径为42—108毫米的钢管,形成多层超前支护结构。通过钢管向前方岩体注浆和排水,掌子面分成上中下三层施工,严格遵循“先加固后开挖,快挖快支”工艺,一层一层向前推进。
“开挖斜井时试验了这种工法,效果不错。今年在左右洞采用这种工法,施工时涌水明显减少。”周毅说。
走至进口端左洞掌子面处,岩石中仍有水流淌而出。头顶和两侧山体已被混凝土浇筑严实,预留的引流管内还有水流下。
“涌水量大的时候一度无法施工,现在涌水减少了一半多,可以一米一米向前掘进。”进口端现场负责人陈国旺说。
走出隧道,一缕夕阳斜照在洞口,转过头,刘永国对记者说:“后期会进入F2断层,地质条件比现在的还恶劣。不过我们不怕,已经备好了新设备和新工艺,就算在‘桃酥’里施工,也要掘出一条大道来。”
□记者手记
干事就需要不低头的精神
逯风暴
艾肯隧道地质复杂多变,可建设者们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积极引进新设备、改进施工工艺,解决一个个难题,并勇敢面对即将到来的更大困难。
这是新疆公路建设者面对极限挑战,不向困难低头的生动写照。
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地貌,使得在修建公路时会采用隧道穿越山脉。从独库公路的多个隧道,到此前贯通的东天山隧道、天山胜利隧道,以及正在施工的西天山隧道、艾肯隧道等,这些公路隧道建设,是新疆交通发展的关键之举。
建设者们凭借顽强意志,直面岩层复杂、地质脆弱、涌水、塌方等地质灾害,建成一个个公路隧道,缩短了区域间时空距离,为新疆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如今,新疆各行各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面对前进道路上有形和无形的困难,我们就需要这种不低头、勇创新的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破除各种难题,铸就新疆发展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