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考古人一铲一刷撰写无声史书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入选。自1995年民丰县尼雅遗址首次入选以来,新疆已有12处遗址登上这一代表中国考古界最高荣誉的榜单。对于深耕边疆考古数十年的新疆考古工作者而言,莫尔寺遗址的入选不仅是对6年艰苦发掘的认可,更是一次对新疆历史脉络的深刻诠释,是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鲜活注脚。
莫尔寺遗址 资料图
“莫尔寺遗址作为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特征,出土的文物也彰显了历代西域人群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特殊意义。”自治区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党志豪表示。自2018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支持下,新疆主动性考古项目纳入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围绕史证历代王朝管辖治理新疆、多元宗教并存及中国化进程、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等重要主题开展考古工作,莫尔寺的发掘与研究就是其中重要的成果之一。
作为全国唯一在考古领域全面开放合作的省份,新疆汇聚了10余家区内外考古团队,形成了“五湖四海”的协作格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王永强说,考古工作者在风沙肆虐的喀什台地上,逐步清理出18处房址共62个房间,揭示出这座我国最西端大型地面佛寺的全貌。“考古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严谨和执着。”王永强感慨道,多年坚守最终让这座湮没于历史长河的佛寺重见天日,填补了丝绸之路佛教考古相关领域空白,推动了佛教传播与佛教中国化研究。
“莫尔寺遗址获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既是新疆考古工作者的荣耀,也是责任担当。”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尚玉平说,遗址发掘出的中原风格的泥瓦与犍陀罗艺术交融的佛像残片,无声诉说着中央王朝对西域的文化浸润与有效治理。如今,这一发现为研究佛教传播史提供了关键链条,也为阐释新疆多元文化并存的历史逻辑增添了实证。
得知莫尔寺遗址入选的消息后,喀什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办公室负责人米热卡米力·买买提难掩激动:“能够参与这项考古发掘工作,是莫大的荣耀。”在他看来,莫尔寺遗址能够入选,独特优势在于其地理位置、年代跨度与保存完整的三重价值。获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当地正计划加强遗址保护和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考古成果。“我们要让更多人看到,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块砖瓦都在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米热卡米力说。
从尼雅遗址到莫尔寺遗址,新疆考古人用一铲一刷勾勒出边疆与中原血脉相连的历史图景。在党志豪看来,新疆考古不仅关乎学术,更肩负着守护文化遗产的使命:“这些遗址是无声的史书,记录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历程。我们探索过去,正是为了照亮未来。”如今,天山南北的考古工地上,考古人仍在忙碌——他们以坚守诠释初心,用实证书写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壮阔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