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前抓早 夯实全年丰收基础———一季度新疆农业发展透视
【天山观察】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毅
今年一季度,全区“三农”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各地不误农时,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抢前抓早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为全年农业再获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7.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5%。农业农村正以“稳”的姿态为全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加确定性。
冬春之交也能瓜果飘香
因大部分地区冰雪未完全消融,气温偏低,冬春之交的第一季度一直以来是新疆农业生产“青黄不接”的时候。然而今年,得益于设施农业发展,全区蔬菜及食用菌产量稳中有增、樱桃等新引进园林水果品种成为农业增长新亮点。
积温条件更好,气温率先回暖的南疆地区变化尤为明显。3月下旬,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莎车县戈壁产业园,120座温室大棚里的樱桃陆续成熟上市,红润饱满的樱桃挂满枝头,吸引众多游客采摘尝鲜。当地引入智能温室技术,打造“四季可控”的果蔬生长环境。
莎车县戈壁产业园是新疆春季设施农业生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以南疆为重点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持续提升冬春果蔬生产能力。各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科学规划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加快引进新品种、新模式,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英吉沙县城关乡兰干村村民阿卜杜瓦斯提·奥布力说,今年,自己培育了5000株樱桃苗,计划引入更多优质樱桃品种进行嫁接,不断提高种植收益。
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支撑下,新疆正有越来越多戈壁沙漠变成设施农业基地和产业园,让冬春季交替的新疆依旧可以瓜果飘香。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区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5.44万吨,同比增长4.1%。瓜果类产量1.96万吨,同比增长4%。园林水果产量1986.34吨,同比增长42.9%,特色果蔬实现增产丰收。
高水平推进春播工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播工作是全年农业生产的起点,关系全年农业生产质效。一季度,新疆各地及早谋划播种地块,加快春播春种进度,确保大田播种标准高、质量好,作物全部播在适播期。
连日来,沙湾市160万亩棉花开始大规模播种。在沙湾市大泉乡烧坊庄子村的棉田里,一台台播种机正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播种。当地通过推广4.4米超宽膜棉花栽培技术以及加厚地膜,推动棉花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
“每公里误差不到2厘米。”沙湾市大泉乡烧坊庄子村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洪涛介绍,借助北斗导航技术,不仅播行比以前更直,棉花播种、植保管理、采收全环节实现数据联网,大大提升了棉花种植技术规范水平和机械作业效率,实现了生产节本增效。
农机装备是春播工作的主力军。一季度,全疆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大农机具检修力度,积极协调农机产销企业加强机具储备,保障农机装备和零配件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加强与交通运输、石油石化部门沟通协调,保障大型农机运输和作业顺畅通行。同时,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户检修保养农机具,开展农机具安全操作等实用技术培训,确保农机具以良好状态高效服务春耕生产。
截至目前,全区各地已检修农机具71.52万台,各类农机具年检和检修工作已准备到位。各地已播种春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近4000万亩,春播进度过半,整体快于去年同期。
因地制宜做好田间管理
一季度,新疆农业生产呈现启动早、机械化程度高、新技术普及面广等特点。特别是一系列适用技术直抵生产一线,有力保障了春耕生产质效。
4月下旬,和田县英艾日克乡巴扎尔博依村的冬小麦田已是一片翠绿。小麦苗普遍长到了40厘米的高度,叶片宽厚,生命力旺盛。
巴扎尔博依村种植户比拉力·艾海提说,从播种开始,农业技术员就经常到地里来指导农户施肥、灌溉,以前最担心的病虫害现在也不怕了,今年家里种植的冬小麦返青情况很不错,长势比往年要好很多。
2月下旬以来,和田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的田间地头,根据不同地块小麦的生长情况,“一户一策”指导农户科学追施返青肥,传授绿色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提升农民种粮本领。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局长汤义武介绍,春耕生产启动以来,各地密切关注冬小麦返青苗情,以“控旺促弱转壮,保苗稳健生长”为目标,落实好各项小麦田管关键措施,强化分类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同时,各级水利部门通过错峰轮灌、定额管理等措施,全力以赴做好春灌供水服务保障工作,让庄稼喝饱水,丰收有底气。
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北疆部分地区冬麦开始拔节,南疆少部分地区冬麦已进入孕穗期;春麦、春玉米陆续播种出苗;全疆大部分棉花已播种,并陆续出苗。在田作物生育期较常年持平,苗情长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