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重点工程巡礼丨哈密建成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综合能源示范基地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悦
9月18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哈密100万千瓦“光热+光伏”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基地10万千瓦光热电站全系统并网发电成功。
这是我国建成的首个聚光集热、储换热、汽轮发电机全系统同步投运发电的光热电站,标志着国内光热发电技术迈向更加成熟新阶段,也意味着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全面建成。
9月18日,三峡哈密100万千瓦综合能源示范基地10万千瓦光热电站并网发电成功。通讯员庞苏苏供图
9月12日,记者走进位于哈密市伊州区西山乡的三峡哈密100万千瓦综合能源示范基地,探寻这个“光热+光伏”一体化模式开发建设的重点新能源项目。
据了解,基地90万千瓦光伏项目已于去年底建成且并网发电。当时,10万千瓦线性菲涅尔光热项目整套系统已启动,进入并网发电前最后阶段。
10万千瓦线性菲涅尔光热储能电站,是新疆首个采用熔盐线性菲涅尔技术路线的光热发电项目,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承建。
在这里,记者看到了令人震撼的景象:两个巨大的熔盐罐通过各种管道相连矗立,不远处,一排排管道如一道道银线划出,形成气势恢宏的时空穿梭矩阵。下面的镜面也是整齐列队,呈一定角度倾斜,把光热准确反射到管道上。
9月12日,三峡哈密100万千瓦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光热发电项目现场。记者 赵悦摄
中国能建西北院三峡哈密光热项目部经理陈伟介绍,太阳光经反射镜汇聚后,集中于顶部的集热管上,而集热管被呈弧形的二次反射镜所笼罩,可有效降低热量散失。集热管内的熔盐被加热至550摄氏度,待夜幕降临,高温熔盐加热水产生高温蒸汽,进而驱动汽轮机运转发电。“当有负荷的时候,白天也可以发电。没有负荷情况下,白天蓄热,晚上发电,这样发电24 小时不间断。”他说。
陈伟告诉记者,10万千瓦光热电站配置了26万块反射镜,集热面积达80万平方米,熔盐作为储存太阳能热量的介质,储能时长达8小时。与传统的塔式光热电站相比,相同装机容量的线性菲涅尔光热电站的成本更低、场地要求较低、建设周期更短,并且可以分布式控制,可靠性更高。
9月12日,一位技术人员在三峡哈密100万千瓦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光热项目现场巡查。记者 赵悦摄
在10万千瓦光热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能建西北院成功开发应用了全球首台覆盖线性菲涅尔光热电站全系统仿真机,以及“光伏+光热”一体化集控等多项优化设计及首创技术,为光热发电的可靠性、经济性与运维效率提升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光热发电稳定出力的特性,将有效弥补光伏发电波动性,项目可实现24小时持续发电且电力24小时稳定输出。其建成有助于推动传统新能源基地由‘单一间歇性能源’向‘可控、可调、安全的综合能源基地’转型升级。”陈伟表示。
经测算,三峡哈密100万千瓦光热综合能源示范基地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20.67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63万吨,节约标煤62万吨。
9月12日,三峡哈密100万千瓦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光热项目熔盐罐。记者 赵悦摄
“项目在大幅提升哈密当地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同时,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重要实践参考。”哈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副主任依布拉音·克其克说,目前哈密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超 23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达64%,居全疆之首。预计到“十四五”末,随着以三峡光热综合能源示范基地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并网后,全市新能源总装机规模将突破400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