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和魂——我区社科专家解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曹华 冉虎
9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饱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新疆工作的深邃思考,体系严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和魂。
围绕白皮书发布的重要意义等问题,新疆社科专家接受了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的采访。
方略铸魂,做好新疆工作的根本遵循
白皮书指出,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向世界开放的重要门户。
“历代中央政权在此设官建制、驻军镇守、屯垦固边,在几千年的探索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新疆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孟楠表示,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始终尊崇大一统理念,将新疆地区置于国家大一统格局下进行治理,维护社会安定,推动开发建设,促进民族交融和文化融通,积淀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深沉历史意识和牢固共同信念。
历史如潮,大道如砥。
1921年,中国诞生了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新疆各族人民从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改革开放、全面小康到迈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实现了对治疆规律认识和把握的不断深化。”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热米娜·肖凯提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汲取历代中央政权治理新疆的经验教训,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治疆宝贵经验,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在治疆稳疆兴疆上开辟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新疆考察,强调“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始终强调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央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2014年5月,党中央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再次明确“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这一重要概括,正式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确立为新疆工作总目标。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重要会议,研究部署新疆工作。2020年9月,党中央召开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正式提出并全面系统阐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习近平总书记还在许多重要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就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既有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工作布局上的部署和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教授祝辉表示。
固本安疆,社会大局实现历史性转变
白皮书指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今天的新疆,和谐安定、充满活力,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大家纷纷为稳定、和谐、安全的新疆点赞。
“新疆社会大局实现由乱到稳、由稳向治的历史性转变,这一成就来之不易。”新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于尚平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统筹发展和安全,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要位置,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健全严打暴恐斗争长效机制,构建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工作体系,反恐维稳工作取得重大成就。新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平安新疆建设成效显著,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白皮书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新疆按照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方向,在‘有形有感有效’上持续用力,谱写了各族人民心手相连、情感相依的时代新篇。”新疆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元斌说,新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青少年“筑基”工程等,持续筑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政治基础。
李元斌表示,近年来,新疆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逐步推进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暖人心田,书写了无数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峥表示,新疆在民主法治与人权保障领域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边疆地区的生动实践,也是法治精神深度融入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疆构建起覆盖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的完整链条,让各族群众平等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管理。”张峥说,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落实上,新疆坚持统一与自治、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此外,新疆积极推动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张峥表示,新疆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为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人民至上,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
白皮书指出,新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动能显著增强、“新”的质效大幅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12年现价增长1.3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2012年提高16.14个百分点。
“新疆锚定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多项指标实现历史性跃升。”新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苏成说,今日新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加快建设,全国优质农牧产品供给基地加速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集群效应充分显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步伐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底色更足。
文化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白皮书指出,新疆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推进文化润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力的措施发展繁荣包括各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持续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更好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众多珍贵的古建筑、古遗址重焕生机,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涌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极大提升了新疆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新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富强说。
白皮书提到,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推动新疆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疆每年将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有效实践,洋溢在各族群众笑脸上的幸福是最有力的证明。”杨富强说,新疆坚持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增进团结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今天的新疆,天山南北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蓬勃发展的新气象。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教授王鹏表示,新时代新疆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全国人民无私支援的结果,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雄关漫道,云帆再扬。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中国新疆的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中国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