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家齐聚乌鲁木齐为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献策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黑宏伟报道)9月20日,以“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推进能源资源全链条发展”为主题的 2025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学术交流研讨会在乌鲁木齐举办。
9月20日,2025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学术交流研讨会在乌鲁木齐举办。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黑宏伟摄
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国内外智库学者、知名企业集团及商协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新疆自贸试验区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共同探讨新疆自贸试验区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发展课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文玲结合实地调研指出,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三大片区各有优势:喀什片区依托中吉乌铁路、中巴经济走廊,人口与产业集聚效应凸显;霍尔果斯片区叠加多项政策,已实现铁路标轨与宽轨境内对接,制度化衔接后将更好辐射中亚、西亚;乌鲁木齐片区在棉花贸易、医疗服务、教育合作等领域发力,打造面向中亚的国际化区域中心,三大片区将共同推动新疆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哈萨克斯坦管理经济战略研究院中国与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张晓通建议,新疆自贸试验区可用好区位优势,突破地缘经济瓶颈,在霍尔果斯等口岸探索建设跨国自贸试验区,将中国在绿色能源、数字经济、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最佳实践与中亚分享,推动形成区域经济联动。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李江则强调,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需强化“体检评估”机制,建议各片区统筹规划、错位发展,要做好“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实施方案”的统筹部署,一体落实。同时,新疆自贸试验区要通过“制度引领产业、产业完善制度”的良性互动,打造面向中亚的制度与产业制高点。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前海分院院长曲建表示,该院已与自治区商务厅、新疆大学共建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在深圳前海设立研究机构,实现沿海与沿边试验区联动,建议新疆依托自贸试验区推动能源资源全链条延伸、绿色化转型。
据悉,新疆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从国内国际双循环、向西开放和中西部高质量发展三方面发力,自挂牌以来推出两批35项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新疆自贸试验区加强基础设施 “硬联通”与制度规范“软联通”,中欧(中亚)班列过境数量占全国比重超50%,公路口岸车辆通行效率提高80%,企业总数超4万家,今年1—7月进出口额占全疆进出口总额的42.3%,成为新疆高质量发展“火车头”。
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李轩表示,本次研讨会通过思想碰撞凝聚发展共识,为新疆自贸试验区贯彻落实提升战略、推进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提供了前沿思考和一线经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