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里看丰收·地州代表作|察布查尔水稻“丰”景入画来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成熟的稻穗低垂、收割机行走在稻田里、几位农民正在弯腰捡拾稻穗……这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阔洪奇乡红旗村农民画创作者焦景祥的最满意的画作之一。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阔洪奇乡红旗村农民画创作者焦景祥的作品《丰收》。本人供图
1991年,焦景祥从甘肃省通渭县来到察布查尔,开启了自己在察布查尔种水稻的历程。
从认识水稻到种植水稻,焦景祥在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和水稻种植户的帮助下,也成了水稻种植能手。每年金秋时节,金黄的稻浪在微风中翻滚,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这种丰收的景象深深打动了焦景祥,他放下手中的农具,拿出随身携带的速写本和铅笔,蹲在田埂上,一笔一画地勾勒起来。
他画沉甸甸的稻穗,画收割机轰鸣的场景,画乡亲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更画自己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每一个线条都饱含着他对丰收的喜悦,每一抹色彩都倾注着他对水稻的深情。
在察布查尔,水稻是最常见、最具特色的农作物。察布查尔水稻种植历史已有200多年,种植面积从最初2万亩,到历史最高时接近20万亩,如今稳定在7万亩左右。2024年,察布查尔水稻千亩创建田、万亩示范田亩均产量分别达847.2公斤、794.2公斤,打破全疆千亩、万亩高产纪录。
近年来,察布查尔聚焦水稻种植土地碎片化与机械化瓶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核心抓手,让“粮田”变“良田”,大型农业机械高效作业,显著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实现种植效率与成本控制双重优化,为水稻产业规模化发展筑牢根基。
从最初种植水稻至今,察布查尔已经完成从追求产量向注重质量转变,秉持“好种出好谷、好谷出好米、好米卖好价”的理念,从育种、种植、加工到销售,成功走出一条水稻从种植到餐桌全产业链发展路径。在此过程中,察布查尔出台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水稻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有效推动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不仅培育出了一批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米企业,还在水稻田里养虾蟹、创作稻田画,形成“育种—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
“我要把这里丰收的景象展现在画作当中,让更多人看到丰收的喜悦。”焦景祥说。